何为“灰色技能”,喝酒、打牌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……就是所谓的灰色技能,据调查显示,70%的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“灰色技能”很重要,其中20.0%的人表示“非常重要”。换言之,想在职场“顺溜溜”,必须先要“灰溜溜”。殊不知,这些所谓的“灰色技能”正在诱导大学生的就业观。
够“灰”就够“顺”,越“灰”就越“顺”,似乎已成通例。初入职场的大学生,仅凭学校里习得的那一点“就业指导”课程,自然很茫然,难以应付职场上的人事百态。然而,听任“灰色技能”流行,求职者固然会受到不必要的挫折、伤害,而社会风气也会因此而每况愈下,遭遇严重损害。久之,只能使得职场上、社会中积极做事、勇于任事的空气越来越稀薄,大家都去努力做人,沉溺在“人情社会”的泥沼中不能自拔。
超过70%受访者认为“灰色技能”很重要的现实,这样的认同往往具有高度传染性,其在一时一地,则往往会蔚成一种风气。在这样的地方,“逃离”往往是不够“灰”的人的宿命。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,而更悲哀的是,时下高校还在接踵开设“就业指导”课,试图以教条将“灰色技能”规范化。这样的训练似乎并不应该成为大学的宗旨。
一方面,尽管学校总在拔高其意义,否认其并非“灰色技能”,然而,刻意强调的就业指导,无疑会成为学生追捧“灰色技能”的诱因。大学应该着力在传授学业的同时,塑造学生的人格精神,在这个过程中,当然需要不断与社会接轨,但这种接轨并不意味着也将那些庸俗的风气一股脑儿照单接受。
另一方面,灰色技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通行证,只能加速职场和社会的趋同,也使得宽松、宽容、鼓励创造的就业空间日渐狭窄,甚至彻底消失。一个良性的职场空间,一个良性的社会,应该首先是宽容的。只要行为不妨害他人、不危害社会,则不应该向其关闭大门,也应该有其向上流动的可能。
虽然,大学生就业环境越来越艰难,竞争越来越激烈,但是,大学生的就业观应该是不变的,应该遵循公平和平等的规则的,由此来说,高校更应该注意,勿把“灰色技能”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,这样只能南辕北辙、本末倒置。
姓名 | 学历 | 岗位 | 就业单位 | 就业薪资 |
---|
李*安 | 中专 | 网络运维工程师 | 杭州*芸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| 11000 |
荆*玉 | 大专 | JAVA工程师 | 上海易*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| 12000 |
史* | 大专 | JAVA工程师 | 上海维*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| 10500 |
常*豪 | 初中 | 系统管理员 | 上海扑*计算机有限公司 | 10000 |
康* | 中专 | 运维工程师 | 上海远*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| 11800 |
彭* | 高中 | 运维工程师 | 上海德*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 15000 |
李*然 | 本科 | 运维工程师 | 成都睿*融科科技有限公司 | 10300 |
耿*华 | 专科 | 运维工程师 | 上海酷*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| 10500 |
崔*涛 | 本科 | Java工程师 | 上海捷*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| 11900 |
杨* | 专科 | Java工程师 | 上海爱*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 11800 |
赵* | 本科 | Java工程师 | 上海成*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| 13900 |